老照片是比较早且完整记录北京建筑的照片,它展现了大清将灭亡的历史瞬间,老北京古建筑曾经的辉煌与王朝的落寞。
内容包括从阿穆尔到,海参崴、北京、天津及列强驻军、紫禁城等珍贵历史照片约500幅。
纪念扑克牌1副共54张全套,采用老照片之图案,分别印有李鸿章像、故宫、龙椅、天坛等民俗风情。
德国远征军1900-1901年庚子事变期间在北京、天津及大沽的照片190幅,是庚子年间重要的历史影像。
记录清末中国北方地区建筑名胜、重要人物、民俗街景的影像集,后半部分还有颇具装饰性版式的中英文介绍说明。
北京街市、故宫三大殿、北海、中南海、天坛、万寿山、煤山、孔庙国子监,照片背面印有名称并附说明。
威尔逊于1899年至1911年间在中国西部考察植物,他拍摄的大量照片成为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考据。
一本介绍北京古都风貌的导游影像集。全书共收照片65余幅,每幅均配有详细说明文字。
照片记录了崇文门内、正阳门、大清门、钦天监、前门、景山、天宁寺、万寿寺、五塔寺等地。
瑞典东亚博物馆收藏的在上世纪初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(Johan Gunnar Andersson)亚洲之旅的影像记录。
拍摄于1947至1949年,要记录了内战结束前中国的时事政治、重要人物、民生状况、上海的外国人生活。
收录了1900年的北京、天津地区照片272张,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航拍图。
1911年前中国内地的十八省府,书中含有百余幅插图、老照片,书页上还有大量中国谚语。
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进行的实地考察游记,记叙沿途的风光古迹,民风民俗。
一组非同寻常的玻璃幻灯片,部分影像涉及辛亥革命,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激烈变化的清末中国。
记录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各站点、主要路段实景以及通车典礼情况。
内容包括颐和园、碧云寺、北海、孔庙、戒台寺等风景名胜以及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场景。
约1933至1946年,记录当时的建筑风景、市井街头、传统手工艺、生活习俗等人文主题。
收录了西湖风景四十七幅照片,另附上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取的金奖证书照片。
中国直隶、山东、四川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浙江、福建等,记录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各地的建筑风貌及自然与人文景观。
约1900-1920年间拍摄,北京的景点建筑、雕塑装饰、市井街头、婚礼和葬礼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