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长江流域 / The Yangtze Valle...
资料说明
品名作者 | 跨越长江流域,英国旅行家,伊莎贝拉‧伯德 游记 |
形制尺寸 | 影集刊本,1899年出版,100多张照片 |
来源版权 | 网络收集整理,© Copyright |
作品简介 | 此书全名: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 : an account of journeys in China, chiefly in the province of Sze Chuan and among the Man-tze of the Somo territory 《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》(跨越长江流域)是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‧伯德(Isabella Bird)在中国的游记之一,这是她在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进行的实地考察。全书共三十九章,记叙沿途的风光古迹,民风民俗,其中包含插图照片一百多幅。 伊莎贝拉在长江及川藏地区的游历路线,可分为七个阶段。第一段,乘当地人的木船从上海到杭州,经绍兴、宁波又返回上海(1~3章)。第二段,乘外国的轮船从上海经镇江、芜湖、九江至汉口,再由汉口经沙市到宜昌(4 ~9章)。第三段,乘帆船从宜昌起行,穿过壮丽的长江三峡,经奉节(夔府) 、云阳到达万县(10~16章)。第四段,从万县走陆路经梁平(梁山县)、渠县、营山、南部到达阆中(保宁府),再经苍溪、剑阁、梓潼、绵阳、彭县、灌县到达成都(18~28章)。第五段,由灌县经汶川(威州、理番厅)、理县(杂谷脑)、米亚罗到达马尔康的梭磨,再从梭磨返回成都(29~34章)。第六段,由成都乘“乌榜船”(一种无帆而有竹篷的小船,形似乌鱼,四川人称为 “乌棒”)沿岷江顺流而下,经眉山、乐山(嘉定府)、宜宾(叙府)、泸州到达重庆(35~37章)。第七段是回程,在重庆买舟东下返回上海。 |
作者简介 | 作者全称伊莎贝拉·露西·伯德·毕晓普(Isabella Lucy Bird Bishop):1831年10月15日-1904年10月7日,是一位神奇的英国女性,也是世界百大探险家之一。她原名伊莎贝拉.伯德(Isabella Lucy Bird),50岁时嫁给毕晓普(Dr. John Bishop, -1886)后,改称毕晓普夫人。她出版过旅游摄影集《跨越长江流域》(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, 1899),《韩国和她的邻里》(Korea and Her Neighbourhood, 1898)等书十余册。 毕晓普夫人晚年在受访时,曾就前述二书中有关中国的图片,所做的一番解说,而被集结为《中国图像记》(Chinese Pictures)一书。1900年出版,副题为Notes on Photographs Made in China。作者希望透过一些真实的小人物,和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习惯,能让增加对中国人(大清国)的了解。 伊莎贝拉·伯德(Isabella Lucy Bishop)1831年生于英国,自幼体弱多病,希望通过旅行战胜病魔。23岁时伊莎贝拉开始旅行,曾翻越落基山、穿越北美洲。她非常向往亚洲,在随后的25年,她的足迹遍布波斯、朝鲜半岛、中国和日本等地。1901年她70岁时,骑马越过摩洛哥,穿越阿特拉斯山脉,行程达1600公里。伊莎贝拉于1904年去世,享年73岁。1892年伊莎贝拉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第一位女会员,1897年成为皇家摄影协会会员。她一生在病痛、考察、写作、摄影、演讲当中度过,著作达14部,其旅行足迹可绕地球三圈,是一位非凡女性。 伊莎贝拉·伯德与法国人大卫·妮尔是两位最早进入四川西部的西方女性探险家,而伊莎贝拉比大卫·妮尔入川早了20年,她的考察记细腻、准确、真实,笔触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,对西方人最早正确认识中国、认识神秘的四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 |
资料下载
品名/作者 | 数量/尺寸 | 格式/容量 |
跨越长江流域 / 插图本 | 100多页,每页约3000-4500像素 | PDF/JPG高清,163M |
跨越长江流域 / 完整本 | 1册582页,每页约3000-4500像素 | PDF高清,526M |
您需要先打赏 10元 才能下载此资料 | 支付完成后自动显示百度网盘下载链接。立即打赏